茅盾相关论文
在中外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直译”与“意译”的论争始终存在。这两个概念不仅具有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而且折射出不同的翻译观。......
中国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与底层群体之间一直是保持着较为亲密的关系。在小说《林家铺子》中,茅盾把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乡镇、城市......
20世纪30年代,茅盾认为美国输华电影“玉腿酥胸”类型影片中的欲望叙事损害民众意志,故持批判态度。20世纪40年代,左翼电影批评工作者......
20世纪20年代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份举足轻重的文学期刊,但《小说月报》作为商务印书馆旗下的文化商品,也不......
20世纪对于文学界来说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时代,而鲁迅与茅盾恰是这个时间段的两大文学巨头。从鲁迅与茅盾的创作背景、人生经历出发,从......
"文艺自由论辩"引发了当时人关于"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论争,茅盾本人没有直接介入"文艺自由论辩",故后来的研究者谈及此......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当代著名小说家。1927年创作出描写当时社会背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在发表《蚀》的第一部曲《幻灭》......
1941年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开始连载。小说《腐蚀》在整体结构和内部线条的延伸中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艺术,其独具匠心的叙事方式表......
茅盾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具有内在的体系性与深刻性。从儿童文学认识人生、解剖社会之用出发,茅盾重视儿童文学翻译,表现出民族与世界......
政治性与文学性的争议是茅盾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茅盾的传统知识分子情结是其根本原因.传统知识分子的”弘道”和”内圣”使茅盾坚......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即不少著名作家的文学生活是从儿童文学起步的,其中就有现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茅盾......
<正> 六十年代以来,尤其是七十年代后,港台地区随着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文论和著作的涌现,有关茅盾研究的文章也续有所见。港台地区......
本文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分析了19世纪法国文学对茅盾早期小说创作的启发和影响。描写幻想的破灭,是19世纪法国文学的重大主题。茅盾对......
茅盾早期处于美学思想的发轫期。但他的美学思想却堪称宝库.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了考察和研究。上篇旨在揭示茅盾早期美学思想的丰富......
本文在研究茅盾早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将早期或同期鲁迅的美学思想引入了研究的视野,从而在两者之间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比较。文......
茅盾作为文学批评家是立于作品旁边的思想者,其心理素质是:思想清醒、冷静、深沉、重客观、偏于理性和坚定执着、自主自信,具有巨大的......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的作家作品论是卓然独步的。作为一名理论家、作家和文学活动家,茅盾经历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全过程。......
作为一个有独特创作个性的女作家,丁玲自登上文坛伊始,就受到评论界尤其是左翼批评界的关注。钱杏邮、冯雪峰、茅盾等左翼批评家几乎......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1940年前后开展的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是不容忽视的。这场论争的参加者之多,涉及面之广,以及力图运用......
在中西文化的交叉点上——茅盾与外国文学汪剑钊1827年1月31日,歌德在与爱克曼的一次谈话中声称:“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
风景在茅盾的重庆和延安想象中与其说是背景、环境,不如说是地方形象本身。茅盾使用乡土与都市两套话语构设重庆与延安的风景,把政......
<正> 无产阶级文学家茅盾给人间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学遗产后溘然长逝已一周年了。当人们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文学巨匠时,往往首先......
1946年底至1947年初,茅盾夫妇曾受邀出访苏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准备出国,到聚会欢送;从登程出国,到在苏联访问;从告别......
1941年茅盾在香港创作的《腐蚀》,因文本选取的人物、背景以及整个故事的进展没有表现香港而被认为是“和香港无关”.而从作者、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茅盾从香港转移到桂林.《劫后拾遗》是他到达桂林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在传播过程中,《劫......
《蚀》三部曲作为茅盾早期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描画了1925年至1927年国民大革命由兴起到失败的全过程,分《幻灭》《动摇》和《追求》......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以“农”的视角呈现了士农工商构成的四民社会在中国被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解体的生存样态.茅盾并未像同时期......
以茅盾在延安时期参与“民族形式”讨论为出发点,他关于“市民文学”与“民间形式”的观点实际存在冲突之处.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茅......
当现代化进程不可阻挡地进入到乡土中国时,废名和茅盾没有像乡土写实派作家一样,去挖掘乡土世界中的精神创伤和文化专制.《竹林的......
茅盾的《动摇》中,胡国光和陆慕游是由旧式士绅向新式士绅的转型,经过钻营进入了地方政权中心.而取得权力后,二人利用权力满足私欲......
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中国作家出访日记是研究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叶圣陶、茅盾、巴金等中国作家的日记中,记录了一部分......
郭沫若的《初出夔门》和茅盾的《虹》书写长江三峡,都突出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地理景观特征,体现了长江三峡的自然之美.郭沫若书写长......
鲁迅和茅盾均较为关注现代女性解放及其主体性获致问题.鲁迅的《伤逝》和茅盾的《创造》,生动地体现了两人聚焦和探究该问题时所得......
在中西文化碰撞和民族救亡的历史语境中,茅盾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性书写呈现出启蒙理性与审美感性交织的现代性品格.《子夜》执着于对......
爱尔兰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的《月亮上升》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演出次数最多的改译本话剧,总被贴上民族国家主义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标签.......
茅盾对《青春之歌》的批评是其评论风格的典型展现,从其评论文章的形式入手可以透视茅盾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从艺术角度谈论文......
茅盾最初构思《子夜》的时候,是想写上海的棉纺织业,后来改为缫丝业,这一题材的改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1920年代开始,"厂经"就......
桐乡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这里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茅盾......
二十世纪早期,散落于江南乡村中的小城镇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鲁迅和茅盾在文本中再现了当时的状况。本文通过细读鲁迅和茅盾的江......
摘要:茅盾的《泥泞》描写的是大革命时期的农村革命,但《泥泞》没有着力描写农村轰轰烈烈的革命,而是聚焦于革命与农民的隔膜,采用“模......